中國法院網訊 (羅書臻) 今天上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陳國猛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智慧法院暨網絡法治”論壇上作主旨發言。他介紹說,去年,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及所轄三家基層法院開始了電子商務“網上法庭”試點,使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參與訴訟,解決糾紛。浙江法院將在“網上法庭”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建設網絡法院,將涉及網絡的案件從現有審判體系中剝離出來,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構建專業、高效、便捷的司法體系,依法妥善處理網絡糾紛,營造更安全、更干凈、更具人性化的網絡空間。
陳國猛介紹說,我們探索中的網絡法院具有“大平臺、小前端、高智能、重協同”四個特點,是網絡法治時代的智慧法院。網絡法院是專門審理涉網案件的大平臺,統一受理涉網民事、行政、刑事等各類案件,由精通法律、熟悉網絡的法官專門從事審判和研究,以司法的示范性和包容力彌補法律空白,“孵化”網絡訴訟程序與實體規范,促進網絡空間治理規則的完善。
陳國猛介紹說,網絡法院的前端是小型化的審判團隊,在線審理案件、評議案件、簽發文書,保持高效的應對力,并通過全程留痕進行質量監控。后臺基于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等技術沉淀,融匯“人工智能”和“群體智能”,為審判前端作智慧支撐。庭審情況可以通過語音同步轉化為書面記錄;系統根據案件關鍵詞可以自動關聯法律和案例,結合結構化的訴辯信息,智能生成裁判文書供法官參考;經海量裁判數據的不斷訓練,系統可以通過自主學習,自動適應、持續優化。
陳國猛介紹說,網絡法院的訴訟流程是完全在線的,起訴、立案、舉證、開庭、送達、判決、執行全部是在網上完成。如當事人遇到網購糾紛,可打開專門的網頁或APP,先通過與公安對接的人臉識別系統進行身份認證,填寫結構化的信息起訴或應訴,再通過網銀或支付寶、微信錢包等繳費。立案后系統自動關聯電商平臺訂單提取證據。法庭通過手機或電腦視頻開庭,進行質證和辯論。系統按照訴訟環節自動生成程序性文書并一鍵送達,裁判文書生成后也可自動送達并一鍵上網公開。結案后自動啟動電子歸檔功能,并導入執行系統進入執行程序。
陳國猛介紹說,網絡法院有一個開放包容、互聯互通的平臺,通過與公安、工商的身份數據庫、糾紛多發的電商平臺等實現數據對接,打通行政、仲裁、公證、調解、第三方組織等訴訟外法律服務平臺,鏈接ADR環節,進行融合與協作,構建一個以法院為終端、“漏斗”型的矛盾糾紛化解一體化大平臺,推動形成各方協同治理的網絡“生態圈”,促進網絡糾紛的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