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們經常
看到這樣令人唏噓不已的事件
年年體檢,各項指標“正常”
突然被查出了癌癥?
而且一查出來還是晚期?![]()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年中國健康體檢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預測, 2018年我國健康體檢人次將達5.75億。也就是說,這將是一個“千億級別”的大蛋糕。
擁有如此巨大的規模
質量上是否也跟上了呢?
然而現實讓人很擔心…
前些日子,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
某體檢行業的大佬
直接曝出了行業的驚天丑聞

▼
“有些同行,用護士假冒醫生檢查B超”


也有一些同行
“抽了血做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結果”
因為“真正得癌癥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


甚至有某大型體檢機構的
內部人員透露:“體檢都是蒙事”
▼
![]()

很多單位的體檢也是流于形式
根本沒有重點方向
既浪費錢,又不能有助于排查疾病

近年來不斷暴露出體檢行業的弊病
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
其一,檢查項目過多過濫,導致過度體檢問題,既讓消費者多花了冤枉錢,也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形象和信譽。 其二,體檢效果欠佳,不但潛在的疾病檢查不出來,甚至連患者已經明確的疾病也檢查不出來,導致患者延誤了治療,造成嚴重后果。 其三,部分體檢機構醫護人員缺乏資質,甚至存在以護士冒充醫生上崗、過度依賴機器的問題。
下面這些體檢項目
估計好多人都做過
但都是瞎花錢不靠譜系列








根據國家衛健委《健康體檢中心管理規范(試行)》規定,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轄區內健康體檢中心的監督管理,衛生健康監督機構每年現場監督檢查不少于一次。
發現存在質量問題或者安全隱患時,應當責令其立即整改,對于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規定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視情節依法依規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面對這個巨大的“千億”蛋糕
僅憑行業內部人士的爆料和揭露
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讓老百姓放心體檢
應該讓制度層面的“緊箍咒”
牢牢戴在體檢中心的頭上
明確規范,加強監管
才能保障公民的健康權益
聲明:本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無法核實和聯系原作者,如有版權爭議,請聯系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