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家庭暴力,人們的第一反應都會認為受害者是女性,男人們不說身強力壯,至少比女人高大,怎么可能挨打呢?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社區、街道辦接到的家暴投訴中,確實有不少丈夫是受害者,占比約為10%。
【事件回顧】
2015年8月18日,大足區發生一起另類家暴:不甘忍受彪悍妻子的丈夫蔣謀借酒壯膽要翻身做主人,哪曉得反遭妻子痛打一頓,報警求助后礙于面子還不敢說實話。民警問詳細情況,蔣某卻支支吾吾。民警覺得蹊蹺,立即隨蔣某去了現場。
民警胡健說:“我看到一個彪悍女子正叉著腰,站在那里破口大罵。蔣某不停向我們身后躲。”
“她哪里是關心我,完全就像對奴隸一樣對我。”蔣某躲在民警身后提高了嗓門。
“你還敢打胡亂說,你有本事走近點說,看老娘打不醒你!”楊某一通亂吼,蔣某不敢發聲。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的根源何在】
一般情況下,就算丈夫被家暴,一般都是可以反抗的,甘愿承受的不在多數。事實上,男人遭家暴的原因有三: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妻子的經濟收入比丈夫高,導致男性家庭地位低下;
第二,夫妻雙方體力上有差距,妻子長得比丈夫高大,看上去儼然一副“女漢子”的形象,而丈夫生來矮小瘦弱,再加上感情基礎不太好;
第三,妻子有了外遇,對丈夫是越看越不順眼,甚至有的還聯合第三者毆打親夫。
近年來,家庭暴力中男性受害者比例呈增多趨勢,除了以上幾點以外,還與人們的生活年代有關——80后、90后逐漸組建家庭,由于夫妻雙方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父母對其百般順從,所以當與配偶一言不合時,便會對配偶大打出手。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維權的困境】
受傳統思維影響,中國男人大多好面子,感覺遭遇家暴這種事情說出去容易被人恥笑,所以一般不會向他人訴說。這種做法非常不明智,只會讓自己更受傷。
有人因此提出建立“男聯”的說法。
有男性表示,十分需要建立男聯,現在女人打男人見怪不怪,家庭暴力現象越來越嚴重。還有男性認為,社會壓力太大,女強人、“女漢子”越來越多,男人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舒服了,男聯可以給男人提供一個傾訴的場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男士表示,男人更了解男人,更懂得男人的苦惱,成立男聯不僅能夠減少家庭暴力現象,離婚率也會降低。
也有一些市民不支持成立男聯。他們覺得,男人是生活的強者,能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沒必要成立此類會成為擺設的機構。還有部分女性表示成立男聯并沒有什么用,中國男人受傷了真的會去找男聯嗎?他們撇得下這個面子嗎?56歲的李先生說,成立男聯實際意義不大,畢竟男人較之女人有身體和心理的優勢,大多數問題可以自己解決。但是男人現在的生活壓力值得關注,建議通過其他途徑解決。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如何維權】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因為往往處于弱勢地位,所以法律法規的女性的權利保護會側重和周密一些。家庭暴力在一般認知來看都是丈夫毆打妻子,但也不排除有反向的案例。而男方如果遭遇強悍的妻子,亦經常被妻子毆打,這種情形下男人的權利更難維護。在這方面制度設計應該更精密周到一些,對男人的權利也應該有相應的維權組織和維權渠道。
男性遭遇家暴后一定不要保持沉默,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用法律保護自己,用法律制止暴力。男性遭受家暴或者其他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可以通過求助律師、媒體、相關機構來解決。
【防范對策】
1、通過正當途徑解決,防止以暴制暴。受害者一方在遭受到家庭成員的侵害后,可通過報警、訴諸婦聯等手段解決,不采用以暴制暴的手段,否則會觸犯刑法。
2、如果遭受到家庭暴力,及時留存相關證據。有明顯傷害的,可通過傷害鑒定、醫院診斷證明、報警記錄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如有上述證據,可為離婚作好證據準備。
3、如果持續遭受到家庭暴力,建議暫時分開,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4、如果持續遭受到家庭暴力,不建議采用忍讓的態度。不要因為怕丟人、家丑不可外揚,而不積極維權。這樣只能讓施暴者一方更加肆無忌憚。
5、離婚。對于持續性的家庭暴力,夫妻關系中的受害者一方可選擇離婚,以徹底解脫。
我們看到,法律在逐步完善,特別是針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如《婦女權益保護法》。但法律似乎沒有忘了去關愛它認為的社會強勢群體——成年男性,這讓法律在保護男性時顯得沒有依據。因此,我們在關注女性的法律保護時,也不能忽略保護男性的問題,否則社會會少很多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