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系的標志和符號。姓氏的產生,標志著從群婚制到以血緣關系的婚姻制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姓產生后,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但隨著人類文明與法制建設的推進,子女姓氏卻成為了社會一大問題。
網友咨詢
你好,我想咨詢一下我要變更一下我女兒的姓氏如果男方不同意我可以提出起訴嗎,男方現在已經再婚而且生有一女,和我們的女兒現在可以說是根本沒有聯系,如果我起訴法院能支持嗎?
離婚后誰能變更子女的姓氏?
一種觀點認為,子女出生及其未成年時期,其姓名是由父母依親權決定的,故對于有關其更名的糾紛處理也應遵循親權原則。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父母平等的共同親權原則,親權的行使就應由父母的共同意思來決定,父母一方違背共同意思的親權行為就是無效的。子女出生時所起之名,無論是否作戶籍登記,一般應視為是父母的共同意思表示,它是有約束力的。父母離婚后,父母對子女的姓氏問題仍然是雙方共同親權的內容;一方未經對方同意而變更未成年子女的姓氏為自己姓氏或繼父母姓氏的,就是一種違背共同親權原則的無效民事行為,對方要求恢復子女原有姓名,于理、于法、于情都是成立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父母離婚,無論子女歸誰撫養,父母仍然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其具有的監護權仍然存在。既然離婚后的父母都是法定監護人,那么一方未征得對方同意,擅自變更未成年子女姓名,其行為就明顯侵犯了另一方的監護權,屬無效的民事行為,另一方起訴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應當判令撤銷,責令其恢復原有姓名。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離婚后,不與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母一方,其親權的行使必然會受到限制。這就需要注意親權的另一個重要原則,也是最根本的原則——有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長。行使親權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護子女的身心健康,雖然行使親權需要雙方平等,但這一原則的前提也是維護子女合法權益。由離異后直接撫養孩子一方決定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長。
律師說法
原則:
第一,姓名權是子女本人的姓名權,而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的姓名權。子女未成年的姓名權免受侵害屬于監護權的內容,一般由其監護人共同行使。在夫妻離異的情況下,如更改子女姓名,需要征得其監護人的同意。
法律依據:
——這是法律對子女姓氏問題作出的專門規定,充分體現了《婚姻法》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十九條規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將子女姓氏改為繼母或繼父姓氏而引起糾紛的,應責令恢復原姓氏。”
——最高人民法院對父母一方單方變更未成年子女姓名為己姓氏的行為采取了不鼓勵和說服教育的態度,對由于父母一方單方變更子女姓氏為繼父母姓氏的,則采取責令恢復原姓氏的反對態度。
第二,對未成年子女與繼父母形成了撫養和被撫養關系,姓氏已變更為繼父母姓氏且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至法庭辯論終結時子女也已經成年,其可以獨立行使姓名權的情況下,生父母要求離異的另一方將子女姓氏更改為原先姓氏的,人民法院不應再予以支持。
第三,處理離婚后父母變更未成年子女姓氏糾紛,無需征求未成年子女個人意見。
需要說明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5條之規定“父母雙方對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的,應當考慮該子女意見”。對于該法條有人在解讀上存在誤區,隨哪方生活立法者是基于子女與父母感情角度考慮的,而姓氏問題與感情問題不是同一領域內的問題,因此不能以此去處理姓氏變更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