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故事:
2007年2月28日,一家上海某機電有限公司與另一家上海機械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并于2007年3月3日簽訂了補充協議,根據協議的規定甲方向乙方提供了2臺的機械設備,供乙使用加工產品,所有的權貴甲方,乙方每年是以現金的方式向甲方支付的,半年的結算一次,甲方按照協議的規定將約定的設備交付給乙方使用,但乙方卻未按照規定的協議支付回報,經過甲方的多次催促無效,一方仍然不支付現金,無奈后甲方只要委托律師的途徑向法院提起訴訟,希望通過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經過調查后發現接受委托的律師到工商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律師經過發律師函,多次乙方談判協商,雙方最終通過了協商,以協議的解決了糾紛。一方歸還甲方設備
《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112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在履行義務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后,對方還有其他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第113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律師解決經濟糾紛的方式可以是訴訟,也可以是協商,F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交易行為空前頻繁,同時合同糾紛也就會很多,出現了糾紛,能夠協商解決最好,不能協商解決的,最好及時委托律師介入,能夠最大化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95%的人對這些內容感興趣: